思想

13-08-2022

人生總會遇上一些難題 ,小問題引起「煩惱」,大問題引起「痛苦」。 是大或是小,都是個人決定。 看破了,大的事情也不外如是;若執著,看在眼裹的小事,可以放得很大;說穿了,是我們的「思想」作祟。

「思想」會用「思考」方式解決日常生活問題,這是一種「有意識」的行為,也是我們的生存本能。

但「思想」往往會有許多「無意識」的「念頭」 飄過,「念頭」有時快到我們觸不及摸不透。「無意識」是不受控的狀態,念頭到處跳跳碰碰, 牽動情緒上上落落,甚至慣性處於繁忙或擠塞的狀態,二十四小時活躍,睡夢間不斷地思慮,又或者不斷重複想着同一件事情,複雜的構想下,用放大鏡看事情,主觀鎖定結論及情緒。 在這失衡狀態中,別說是開悟,滅除煩惱或痛苦也不容易。

煩惱及痛苦都是一種情緒反應,情緒起伏有它的方程式,我們的「思想」就是導演,決定每一集的劇情質量及情緒演繹。

滅除煩惱痛苦,要懂得改變思想「轉念」。有人可能會說,我也知道要轉念啊,但就是轉不過來,為什麼呢? 因為未能說服自己將思想轉化,欠缺的是「般若智慧」。

修習「靜心冥想」,是有效控制「思想」及管理「情緒」的方法。「靜心」是需要經常練習的,當進入「靜心」的狀態,「思想」與「情緒」的連線被切斷,創造出一個空間, 讓喘息的思緒慢慢安靜下來,情緒逐漸沉澱, 心安住後 , 被抑制的「智慧」(真如自性) 悠然生起,「轉念」在一瞬間發生了。

佛陀在菩提樹下四十九天悟道之後說:「奇哉,奇哉,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,但因妄想執着,不能證得」。 我們本來具足「 般若智慧」,妄想是我們的胡思亂想,加上自我執着,煩惱痛苦不斷,怎能開悟成佛呢?

佛陀是怎樣滅除痛苦呢?佛陀在鹿野苑第一次說法便講解「四聖諦」,即「苦集滅道」。這裏簡單解說: 明白人生無常痛苦(苦) ,找出痛苦原因(集) ,以般若智慧斷除煩惱痛苦把心安住(滅),了悟人生意義,開悟成佛(道)。

祝大家菩提路上,滅除煩惱,智慧增長,開悟成佛。